2012年12月10日 星期一

減肥不必節食 少吃脂肪就能瘦得健康?

        一項英國東英格蘭大學(UEA)的研究發現,以低脂肪的食物替代高脂肪的食物,能看見減肥的成果,更使腰圍更纖細、降低壞的膽固醇,可以在短短6個月內想瘦下來,無需節食,只要你停止攝取越多的脂肪,就能減去越多的體重。
        這項研究由英國東英格蘭大學博士李胡珀所領導,刊載於英國醫學雜誌(British Medical Journal ),共有7萬3589位不同的健康狀態的男人,婦女和兒童參與,持續6月至8年、匯集33臨床試驗,李胡珀表示,這項健康飲食療法必須實行至少7年,讓我們感到吃驚的是,受試者沒有刻意減肥,6個月後,卻能讓身體質量指數(BMI)下降,更讓他們的腰圍也縮水了。 保持他們的體重下降了至少7年。
        當人們吃進的脂肪越少的重量減少,減掉的體重就越多。 而節食效果並不顯著, 這項研究讓人們食用正常量的食物,研究者說:「最重要的是水果等食物代替零食」、「減少脂肪,尤其是飽和脂肪」「保持身體活動,不吸煙,飲酒要適量,多吃蔬果」,都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我們只需要取得的習慣做這些事。由於體重超重或肥胖會增加多種癌症,冠狀動脈心臟疾病和中風的風險。養成這些習慣更有利我們保持健康。
        該研究委託世界衛生組織(WHO)專家所評估,結果有可能成為全球營養建議的一部分。參與研究的杜倫大學(Durham University)教授卡羅琳‧蘇摩貝兒(CarOLyn Summerbell)說:「健康的飲食可能隨著時間的變化,人們必須靠自己去維持。 這就是竅門,找到一個舒適的方式吃,找到你習慣的健康飲食方式,能幫助你保持你的體重。對減少脂肪會有所幫助。」
    生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21209/8507449.html
(優活健康網記者杜宇喬/編譯)

2012年12月3日 星期一

心臟學家:不宜常跑馬拉松


        運動太劇烈會帶來反效果!美國心臟學家指出,適度慢跑可以延年益壽,但是過度的運動,如每天跑步或跑步速度太快,都有可能造成心臟肌肉組織拉傷。研究員指出,一週跑步2-5天就已經足夠,且速度最好保持在每小時10公里左右,馬拉松式賽跑則不宜經常參加。
美國中美心臟研究所的歐克菲(James O’Keefe)博士與奧克斯納心血管研究所的拉弗(Carl Lavie)博士,在分析數個研究後發現,跑步可以讓人延年益壽,但也可能讓人提早步入棺材!他們的研究在《心臟》期刊裡登出。
        研究員在一個研究中花30年的時間,追蹤5萬名成人的健康狀況後發現,有跑步習慣的1萬4,000名成人,死亡率比起其它人少了19%,但是更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只有每週跑8-32公里的人才有得到長壽的益處;跑步距離更長的人則與一般人相同,沒有獲得長命的益處。
研究員還發現,跑太快也不會得到長命的益處,輕鬆的跑反而可以得到最大益處,而一週跑步2-5天比起天天跑效果更好;另一項丹麥針對2萬人的研究也顯示,慢慢的跑步可以在延年益壽上帶來最大的益處。研究員下結論表示,適度的活動才能帶來運動的益處。
        美國心臟學家建議,一天跑步30分鐘到50分鐘就夠了,除非目標在參加馬拉松賽,才需要每天訓練,但他們並不鼓勵人們經常參加馬拉松賽。他們說,每天劇烈運動1-2小時以上者,可能會傷害到心臟,造成心臟肌肉組織的拉傷,進而發生心律不整;如果只是想活得健康,適度的運動就夠了。
【台灣醒報記者劉運綜合報導】

2012年11月22日 星期四

12年國教超額比序 體適能列評比 有多少老師會教體育?

        總統馬英九日前呼籲國人不該懶在家裡不運動,兒童福利聯盟則公布國內兒童運動調查報告,發現民眾不愛運動的習慣似乎是從小養成。
     12年國教即將上路,體適能列為比序項目,簡單來說,各校必須更正視體育教學,然而,究竟有多少老師會教體育?
     未來全國15個免試就學區,目前有11個區將學生體適能列為比序項目,僅基北區、竹苗區、中投區及台東縣目前尚未納入,可見各就學區將學生體適能視為學生未來參與社會生活適應及競爭的重要項目。 當然,未將體適能列入比序的4區,並不代表它不重要,應該是考量學生天生體能條件、環境背景各有差異,如何採計才能達成真正的公平。筆者同意各區對體適能採計有不同的看法,但其最終目的及用意,都在讓學生培養終身運動的習慣,養成健康的生活意識進而適應未來社會生活的挑戰。
國中小體育課僅2節 鄰近國家中最少  
        不過,依據兒童福利聯盟日前公布「2012年台灣兒童運動狀況調查報告指出,學童看電視的時間是運動的7倍以上,上網時間是運動時間的5倍。超過7成國內學童校外運動時間每周不到2小時,與美國、英國、法國、加拿大、澳洲等國相比,敬陪末座。  另外,台灣國小體育課每週僅占兩節課,鄰近國家中最少,甚至有3成8學童的體育課,曾被借去考試或另做他用。  父母「唯有讀書高」的價值觀,也使學童更難運動。近5成4學童表示曾因功課太多而無法運動,近4成8不能運動的原因則是要補習考試,4成1是因為「爸媽要求念書」。
     首先,追溯師培機構普遍極度缺乏體育課程教學專長教師,師培生當然也就不會體育教材教法。目前的小學教師資格檢定考試,只檢測「國語文能力測驗」、「教育原理與制度」、「兒童發展與輔導」、「國民小學課程與教學」等4個科目,並無法測出教師的體育專業能力。
     進一步檢視中小學校園現場,教師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要決定者、策畫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多年來,國小包班制被視為理所當然,在目前的國小課程編排結構中,體育課大多數由班級導師來教授,教師來規畫教學活動、提供訊息及引導學生的活動進行。所以,每個班級的體育課的教學品質,很容易為老師的專業能力所左右。
     目前國小體育課教學的困境還包括 :
         一、健體課程大都由導師擔任,容易被其他課程取代。
   二、擔任體育課教師專業知識不足,在運動技巧的教學上較不足。
   三、配課問題,造成體育科任教學無法落實。
   四、考試領導教學,專長教師不足,多元化的體育教學容易被忽略。
      五、級任老師擔任教學,偏重學科理論,教材內容術科學習時數不足,學生實際活動量降低,導致體適能明顯下滑。
      六、各學習階段體育課銜接問題。
  體適能列比序 有多少國中老師會教?
     依據教育部2010年12月統計資料,現行國中對於體育課程喜歡程度達61.5%,普通佔32.6%,不喜歡僅佔5.9%,可見體育課程受學生喜愛的程度,加上近年學生意識抬頭,多半學校不敢輕易將體育課配給其他科目教師,或是借給其他學科來上課或考試。
     不過,需注意的是近年來不喜歡上體育課的比例有逐漸提升的傾向,筆者曾經在任教學校詢問學生喜歡上體育課的原因有哪些?多數學生表示上課很自由,老師不囉嗦,可以聊天,只有少數學生認為可以充分運動,更有多數的學生是因為可以跟好朋友一起打球,因此喜歡上體育課是否就是代表老師教得好,可能需要做進一步的研究方能論斷。
     現行國中體育教師,多半為國內師資培育機構等大專院校體育科系所培養出的專業教師,在課程上從各單項運動的教材教法,各項術科的教學,到運動教育學、運動生理學、運動心理學、運動生物力學、運動社會學、運動教練法及運動傷害防護等學科項目,並經過師培機構的教師養成教育,才能到各國中擔任體育教師。
     但在過去升學導向、考試引導教學的情形下,體育課多半不被重視,只有少數以運動競賽為升學跳板的項目方為學校所重視,體育教師在教學上的付出及努力,多半被以考試不會考、運動將來沒出息等主觀因素而被抹煞。
     當教學的熱誠被澆熄時,取而代之就是一個哨子兩顆球,反正學生有運動就好,未來要對健康負責的是學生自己,正因為如此體育教師的專業才會無法彰顯。
  12年國教學校體育要注意甚麼?  
        一、正視學生體育成績評量的改變。  
        未來12年國教在學生學習評量的變革,將以往成績評量的分數制,改為五等級評量,且嚴謹的訂定統一評量標準。
   內容評量標準係依據課綱制定,共分為:
  1.四項主題(認知、情意、技能、行為)
  2.八項次主題(運動知識、技能原理、學習態度、運動欣賞、技能表現、戰術運用、運動計畫、運動實踐)
  3.每一次主題皆應設計出符合該項五等級之成就表現評量標準。
     二、體適能納入升學比序應有思維。
    體適能≠體育教學≠考試≠體育課單元,體適能列為比序僅是方法而非目的,其目的在於提醒學生身體健康及動態生活的重要性。
     三、教出身心健康的好國民。
    教師應透過多元化課程的設計,培養學生成為成功的學習者,進而養成終身運動習慣。 破解升學迷思。
國中小體育教學未來契機  
        一、在政策上檢討現行國中小體育課程的時數,在師資培育及專業師資的改善更加落實。以台灣現行國中體育課程時數與歐美相較,確實大幅落後,跟鄰近日、韓相比更是大大不足,現行國中小一週兩節課的課程,實有檢討的必要。
     二、在學校執行層面上,加強教師對課程設計的能力,設計樂趣化教學課程,兼顧學生天生體能差異,發展多元評量,讓學生真正喜愛體育課。
     三、重新喚起體育教師的熱情,加強學校體育教學的正常化,讓體育教師釐清體育課的本質,發展優質化的課程設計,輔以樂趣化的教學內容,並且能建構專業發展的舞台,讓體育教師之專業得以施展。
     希望政府能真正重視國中小體育教學,而不是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方式,應有整體的規劃及配套措施。  (新北市立鷺江國中校長 謝承殷)

2012年11月19日 星期一

臺北市體育運動協會籌備會公告


臺北市體育運動協會籌備會公告
1011112
101北市體運籌第1011112001
主旨:本會經臺北市政府社會局101925日北市社團字第10142730800號函准予設立,並成立籌備會,茲公開徵求會員。
公告事項:
一、本會宗旨:本會以辦理各項體育活動、體育學術研討與運動賽會之申辦為宗旨。
二、入會資格:
1.個人會員:凡設籍本市或於本市工作,贊同本會宗旨、年滿二十歲有行為能力、具有體育教學經驗資格者,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通過,並繳納入會費後,為個人會員。
2.團體會員:凡經政府機關登記有案之本市公私立機構或團體,贊同本會宗旨,填具入會申請書,經理事會通過,並繳納入會費後,為團體會員,團體會員推派代表一人,以行使權利。
3.榮譽會員:凡具有豐富體育交流經驗、學有專精、贊同本會宗旨;或由本會理事長及2名理事推薦經理事會通過者,為榮譽會員。
三、籌備期間申請入會之截止日期:即日起至1011231日止。
四、籌備會地址、電話及聯絡人:臺北市中山區建國北路29913樓之2,電話:0937898129,陳雨霖老師。
五、入會申請書有關資料請向前項地址索取。
籌備會主任委員  吳遠山

2012年9月5日 星期三

運動時聽喜愛音樂 有助提升體能

        實驗發現,運動時聆聽自己最愛的音樂,可以增加專注力,提升體能的表現,更早的研究也發現,聆聽勵志性音樂,可以提升在運動場上的體能表現。
        研究人員拉蒙特表示,「實驗發現,運動選手聆聽自己喜愛的音樂,他們身體出力較少,在場上的專注力提升,其中特別在訓練階段這種現象最為明顯,」研究人員指出,不管是交響樂、搖滾與流行歌曲,只要是民眾自己喜愛的音樂類型,都有同樣效果。
        根據發表於今年四月「英國心理學會」年會的研究報告指出,英國基爾大學研究人員讓64位民眾參與足球、籃網球與慢跑等三項運動,每項運動參與人員並徵選出他們最愛的音樂類型,例如女性籃網球選手最愛聽的是R&B音樂,各項運動參與選手在訓練前與訓練階段以及比賽前,都進行是否聽音樂的實驗,結果發現,有聽音樂的一組,在三項運動中的專注力得分都最高。
        1993年,美國加州大學研究人員也曾在《自然》期刊發表一份研究報告,指出聆聽過莫札特D大調雙鋼琴奏鳴曲的民眾與聆聽一般放鬆音樂的民眾相比較,前者在空間推理測驗得分較高。 稍早的研究也曾發現,聆聽勵志性音樂的確可以提升在運動場上的體能表現。
【台灣醒報記者莊瑞萌綜合報導】2012年4月20日

2012年8月6日 星期一

研究:心肺健康學生 成績較好

        最新研究發現,就讀中學、心肺功能健康的學生,考試成績比較好。 北德州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運動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皮崔(Trent Petrie)3日在奧蘭多舉行的美國心理協會(American PsychologicalAssociation)年度會議上發表研究報告指出,就讀中學的學生,如果心臟與肺臟都很健康,數學、英文閱讀的考試成績,分數也比較高。
        研究人員以來自德州地區5所中學的1211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分析學生們對於學業表現的信心程度,尋找哪些因素可能影響孩子的成績表現。 皮崔指出,分析結果顯示,不管是男學生或女學生,有著健康的心肺功能,是對於英文閱讀與數學考試成績的最重要影響因素。 皮崔表示,這項結果證明,學校必須檢視現行政策,看看是否有體育課遭到刪減的情況。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5日專電) 2012年8月6日